小孩不吃飯、偏食挑食怎麼辦?
提供衛福部每日飲食建議攝取量:
擔心孩子成長發展?可諮詢醫師了解問題是否出在小孩偏挑食
許多家長或長輩會以小孩看起來胖或瘦、吃的食物多寡,推測小孩子的成長發展是否理想。楊晨醫師指出, 若對孩子的成長發展有疑慮,可諮詢醫師,讓醫師依孩子的年齡、身高、體重、父母身高等條件,對照生長曲線進行綜合評估,就能知道孩子長得好不好。如有需要, 醫師也會進一步分析問題是否出在飲食習慣,例如偏食、挑食、食慾不佳等。- 偏食:孩子明顯不吃某一大類食物,例如孩子只吃肉、不吃飯或不吃菜。
- 挑食:孩子吃飯時總是不吃特定的食物,例如孩子可能會吃大部分的蔬菜,卻無法接受胡蘿蔔、青椒,就是挑食;或是孩子吃飯時只肯吃特定的食物,例如孩子可能吃得下一大碗牛肉麵,但換成飯菜肉分開的營養午餐就吃不下,這也是挑食的表現。
- 食慾不佳:跟偏食、挑食不同,孩子無論哪種食物都不愛吃,所以吃飯時只能吃很少的份量;或是不論是孩子愛吃或不愛吃的食物,都只吃得下非常少量的食物,吃飯時經常一下子就吃飽了。
孩子為什麼不吃飯?4原因可能讓孩子偏食、挑食、沒食慾而影響成長
孩子偏食、挑食或食慾不振的原因有很多,再加上氣候炎熱、時序進入暑假,也可能間接造成孩子的飲食狀況變化。常見的小孩挑食、偏食原因,主要有以下四點:
- 作息不規律:晚睡晚起會連帶影響三餐,晚上9點到凌晨3點是生長的黃金時間,這時孩子進入深睡眠,能幫助成長並提高對營養的需求。
- 運動量少:孩子每天需要30分鐘左右的運動,運動消耗熱量能幫助提升食慾、帶動養分循環,運動時曬太陽、補充水分也對成長有正面幫助。
- 吃太多零食:高糖分的餅乾糖果在家中隨手可得,可能讓孩子在正餐時吃不下,建議點心要定時定量,並準備蛋、堅果等營養較豐富的點心。
- 太常外食:外食容易傾向選擇孩子愛吃的食物,或是以便當、乾麵等食物作為孩子的一餐,缺乏蛋白質、蔬菜,就會自然而然導致孩子偏食。
對於關心孩子成長的家長來說, 小孩偏食、挑食、食慾不佳都需要被重視,楊晨醫師提到, 睡眠、營養、運動對孩子的成長是缺一不可,特別是營養。孩子要經由飲食均衡補充3大營養素(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)、維生素、礦物質等。
蛋白質是人體細胞、組織、器官的主要構成物質,為肌肉合成的來源之一, 有助於組織修復,和啟動全方位守護也有密切相關。另外,像是鈣、鎂、維生素D、維生素A等,則 有助於骨骼與牙齒的正常發育;維生素K能促進骨質的鈣化。
因此當孩子偏食、挑食、食慾不佳狀況嚴重,而沒有攝取足量營養素、維生素和礦物質,就容易導致營養不足,嚴重時可能影響孩子成長。
飲食記錄、營養分析才能正確評估孩子飲食!避免小孩不吃飯試試這6招
有時向家長問起孩子的飲食,家長會憑印象回答孩子什麼食物都吃,楊晨醫師提到,這時家長只要做3-5天(包含假日、平日)的飲食記錄,將所有孩子吃下的食物都記錄下來,交由醫師做營養分析,看看這些食物所含的3大營養素和鈣、鐵、鋅等微量營養素的攝取量,是否能夠滿足孩子成長的需求,就可以具體得知孩子有哪些食物吃得不夠。
若家長必須針對孩子偏食、挑食、食慾不振的狀況加以改善,不妨試試以下6個好方法,或許你會發現,孩子漸漸地願意嘗試陌生的食物,胃口也逐漸打開了!
- 家長也要好好吃飯:如果家長自己經常偏食、挑食或不按時吃三餐,孩子也會有樣學樣,形成偏食、挑食、食慾不振等飲食問題。因此,家長要以身作則,建立定時均衡飲食的習慣,並且不要挑食或偏食。
- 吃飯時氣氛要輕鬆愉快:對於偏食、挑食、食慾不振等飲食問題的孩子來說,最好能讓孩子認為吃飯是一件開心的事情。吃飯時的好氣氛有助於提升孩子的食慾,甚至可能讓孩子更加願意嘗試原本不敢吃的食物。
- 吃飯時不要看電視:邊吃飯邊看電視會讓人分心,無法專心吃飯。建議全家人專心吃飯,並且趁著吃飯時引導孩子發現食物顏色、味道的不同之處,增加吃飯時的趣味,讓孩子有嘗試新食物、改善偏食或挑食的動力。
- 避免擅自否定食物:例如吃飯時出現青椒等食物,家長應避免先入為主地提到「小孩子就是不愛吃青椒」,以免打消孩子想嘗試新食物的念頭。
- 改變食物的烹調方式:孩子在吃飯時,有時會因為食物太大、食物口感太硬或討厭食物的特殊味道而不吃。這時可以改變食物種類(例如以豆腐取代肉類),改變食物的烹調方式(將食物切小塊、煮軟一點等),提升孩子在用餐時對食物的接受度。
- 針對孩子愛吃的食物增加變化:以許多孩子喜歡吃的咖哩飯為例,咖哩不僅風味強烈,還是相當百搭,除了常見的胡蘿蔔、馬鈴薯等食物,還可以加入許多切碎的蔬菜、肉類等食物一起燉煮,悄悄為孩子補充營養。
引自: https://www.edh.tw/article/31255
https://www.carloine.com.tw/Article/Detail/74149
留言
張貼留言